李伯淳:复兴传统文化不是恋旧心理2012.9.13

信息网址:www.ruyirensheng.com 更新时间:2014-05-31 03:18:24 浏览次数:4105
 摘自北方周末报

                              ——专访中华文化复兴研究院院长李伯淳

                                         本报首席记者 梅刚

  

  北方周末报:文兴会怎样定义"中华文化”? 

  李伯淳:我认为中华文化不同于今天的"国学热”,"国学”一词为五四运动西方文化大量进入中国,致使一些学者提出中国固有之学问。中华文化,它是以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整体观、辩证思维的方式、和谐统一的价值理念,从古至今延续不断的海内外华人所共有的文化,因此,中华文化是远远大于国学所涵盖的范畴的文化。中华文化包括有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体系的文化。因此,我们认为更应该多倡导中华文化,更能体现出中华文化它的与时俱进的时代性和它的包容性。 

  北方周末报:"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华文化的命运”如何成为文兴会的核心问题? 

  李伯淳: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整个世界文化交流越来越多,特别是西方文化,比如美国文化更加广泛深入进入中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威胁和挑战。比如《现代汉语词典》收入NBA等字母词遭学者质疑,就是其中之一。实际上一些学者对中华文化认识不足,对全球化过程中文化侵略认识不清,这是文化投降和文化奴隶心态造成的。因此我们更需要以复兴中华文化价值理念为核心,促使更多学界精英认识中华文化。 

  北方周末报:中华文化复兴对中国文化发展有哪些影响? 

  李伯淳:中华文化复兴对中国文化发展作用巨大。文化复兴是在受到极大冲击之后、衰败之后的一次凤凰涅槃的复活,将极大的对目前中国文化进行修正、改善、提高,使中华文化在当今的征兆价值得以体现,大大促进中国当今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文兴会的宗旨就是复兴中华文化,实现人类第二次文化复兴,促进中国文化和人类文化第二次飞跃。

  北方周末报:复兴传统文化是否只是恋旧心理? 

  李伯淳:首先我郑重申明,复兴传统文化绝不是恋旧心理,更不是复兴我们的传统。而是因为千百年客观事实证明中华传统文化伟大价值。人类四大文明古国,一直延续至今的只有中国,可见中华传统文化在历史中的价值。比如"非典”、"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回归到中华文化浑天宇宙观,就能预测出自然灾害。我通过天球黄道行星的位置可以准确预测地球六级以上地震时间。另外,艾滋病、癌症等疾病,只要回归中国传统医学来治疗就不是难题。很多学者通过中华文化研究出许多当今西方科学不能解决的重大成果。复兴传统文化不是恋旧心理,而是更具有开拓性、创新性心理。

  北方周末报:一百多年来中国一直在探讨"中华文化复兴”这类问题?

  李伯淳:中华文化复兴应是以"中道为纲,西学为目”来复兴中华文化,构建21世纪人类新文化,才能解决当今人类所面临的难题。中国此前关注经济发展,后社会矛盾出现,人的思想出现了问题,道德水平下降。因此,需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来促进经济、社会安定。文化复兴以国家提倡文化大发展是有必然联系的,国家真正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才是真正的中华民族复兴。文化复兴不是排斥西方文化,而是吸纳西方文化,成为解决人类困惑的一种新文化,这种新文化将指导人类未来科学、文化、政治、经济等发展,中华文化复兴以和谐思想为统领,对整个中国和世界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起到巨大作用。

  北方周末报:中华文化复兴的核心是一种什么样的价值观? 

  李伯淳:中华文化复兴主要是复兴中华文化,也就以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来认识事物。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它是以斗争为主,以个人利益为主的个体价值观,而中华文化所倡导的是和谐,群体利益为主的价值观。这样的价值观传播才会对家庭、社会、人类产生和谐作用,才能够解决社会面临的问题。中国缺乏宗教信仰,所以更要把孔子仁义为中心的道德观请回来,我认为最需要复兴的就是仁义的价值观。而中华文化复兴,就是构建仁义道德良知信仰体系,这样的信仰体系复兴,与全世界推广的多元价值观吻合。如果人类没有中国儒家文化和印度大乘佛教的思想在复兴传播,整个人类将会走向灭绝。中华文化复兴对构建全世界的信仰体系是极为重要的。 

  北方周末报:中华文化复兴所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如何改变? 

  李伯淳:最大的问题是,一些官员和社会人士对文化价值认识不够,对中华文化复兴认识不够,所以造成观念上的错误。比如社会捐助很多,社会善款很多,大家都拿去救灾,但研究地震预测却很难募集到资金。比如复兴中医使人受益,却很少有人支持。如何改变人心,特别是中国在西方所谓的人权、自由理念基础上,许多人不支持社会公益活动,因观念导致工作推动很难。但中华文化复兴,要以儒家思想为主体,来构建和谐社会,这就是中国文化复兴的影响,犹如儒家文化里所提倡的大同是一个道理。

  

版权所有:2003-2024 © 北京如意人生文化交流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 海淀区 索家坟30号1-701 邮 编:100082
联系电话:010-62266096   13671003664     13301032085   传 真:010-62266096
电子邮件:ryrs@sina.com 13671003664@126.com 网站域名:www.ruyirensheng.com
京ICP备0600148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4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