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兴会”13年变局 2012.9.13

信息网址:www.ruyirensheng.com 更新时间:2020-08-13 17:19:33 浏览次数:6187
  摘自北方周末报
                                                                    本报首席记者 梅刚

  2012年8月30日,"中华文化复兴系列活动组委会”在北京召开文化产业大会,目的是通过人生文化产业解决中华文化复兴资金难题。 

  李伯淳说:"文化复兴和人生文化产业不矛盾,由别人输血变成我们造血。这两点能够互补互动,我们行善助人获益,获益再拿来行善。” 

  "文兴会”,全称中华文化复兴系列活动组委会,初诞时间是1999年,虽然会员当中有6位部级领导,还有知名专家学者,但文兴会却是不花国家一分钱的民间团体。 

  

  86位学者签发"复兴宣言” 

  在会长李伯淳看来,文兴会对远古人类源头到中国与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人们普遍关注的众多问题进行了探讨,中华文化复兴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 

  文兴会的诞生与"复古”无关,创会人李伯淳是知名中医。他执意走了鲁迅"弃医从文”路线。 

  1999年,中国向全世界宣布:新世纪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李伯淳一直关注中华文化全球化问题,他在报纸上看到这一消息后心有所动:面对全球化浪潮,中华文化何以自处? 

  这激发了李伯淳多年的中华文化心结,他想在中国创办一个中华文化复兴的机构。他和已故的中华文化泰斗、北京大学教授张岱年一拍即合,李伯淳提议,中华文化复兴会核心是推动中华民族复兴。 

  李伯淳发出倡议: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核心,利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来全面开展各种创新形式的中华文化复兴。"中华文化复兴系列活动倡议书”是文兴会首次发声,"对中华文化复兴起到很大作用,实际上创造了一个中华民族的文化概念。”李伯淳回忆,事实证明,"体制外”语言自有特殊的感召力。 

  文兴会筹备期间,由李伯淳执笔,季羡林、张岱年、吕炳奎、侯仁之等86位文化学者联合签名发表了《中华文化复兴宣言》。"我们对中华文化和人类文化有比较成熟的看法,因此我执笔发表了‘中华文化复兴宣言’”。 

  中华文化复兴宣言字斟句酌,足足花了半年时间。宣言初稿拟定后,学者几易其稿,最后才得以面世。宣言在肯定文化多样性、不以文化论优劣的同时,承认人类共同的文明价值。 

  张岱年为活动题写"中华文化复兴系列活动”。季羡林在题信中说:"古老的东方文化蕴育了四大文明和三大文明中心,当今文化正在成为推动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中华文化复兴宣言”发表后,文中一些重要提法,比如"人、心、自然和谐”、"中华文化复兴”逐渐被官方文件引用,并出现在中共高层发言中。"13年来,‘中华文化’这一概念,从民间话语发展为官方话语,这是一种文化自觉。”李伯淳说。 

  

  "官学者”厚望文化复兴 

  "文兴会”成立后,李伯淳环顾左右,压力顿生。文兴会是民办团体,办事人员只有两个,很多事情李伯淳都要亲力亲为。但没有财政拨款,他手头只有几千元活动费。

  在"文兴会”顾问中,有中央顾问委员会原常务副秘书长郝盛琦、卫生部中医司司长吕炳奎、中科院院士侯仁之、国家体委原主任伍绍祖、中华文化泰斗张岱年、国学泰斗季羡林、北京市政府原顾问姜文赞等20多人。学术专家中包括陈一文、徐道一、李世辉、徐钦琦、文尔邻、常大林、邓必南等100多位专家学者。 

  虽然"文兴会”级别较高,学者众多,但囊中羞涩是一大困境。每次办活动、搞讲座,很多 

  参会专家义务授课外,还竭尽全力解囊。如今,在李伯淳办公案头,还有多本记录着当年参会者捐款的笔记,捐款额度50元~200元不等。李伯淳说:"这是文兴会珍贵的史料。” 

  李伯淳一直没有想过"化缘”,这对文人是一件难以启齿之事。有多少钱就办多少事。从1999年,文兴会召开"神秘文化揭秘系列讲座”、到2000年"改变命运中国式成功学”,还与其它机构联合召开"家庭伦理与人格构建研讨会”、"当前国学复兴问题与对策研讨会”、"中华文化与21世纪新文明”等上500多场交流研讨会。 

  2003年6月,为了将中华文化复兴进行阶段性总结。李伯淳还组织了"创新文化50次系列研讨活动。从那时起,李伯淳感慨万千,他希望文兴会能为中华文化复兴和中华民族复兴做出最大贡献。 

  李伯淳组织专家召开的"中华文化复兴系列活动”,得到了全国人大原副主任布赫、国务院原副总理吴桂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马宾等人的肯定。"官员、学者对中华文化复兴活动很支持,文兴会没有体制内的繁琐。”李伯淳说。 

  

  民间智慧受垂注 

  13年间,在参会专家、听众的资助下,文兴会举办了上百场专家讲座,上百次文化复兴研讨会,数万人次观众旁听了活动。 

  李伯淳执笔《中华文化复兴宣言》,提出和谐统一要有:心与身、人与人、人与自然三方面和谐。这与胡锦涛主席2006年访美时发表的重要演讲阐述的——中华文明"历来注重社会和谐,强调团结互助。追求天人和谐、人际和谐、身心和谐”的三个和谐不谋而合。” 

  从2003年~2008年汶川地震前,文兴会一方面促进中医政策改变,另一方面开展中华文化复兴系列活动,他们针对有害于中华文化的事情,就会组织专家与他们交锋,积极传播正确的认识。2004年杨振宁说《易经》阻碍了中国科学发展,文兴会组织专家写了《致杨振宁公开信》,与杨振宁讨论《易经》不阻碍中国科学发展,后经过媒体进行了激烈讨论。 

  此外,于丹讲的《论语》对孔子误解,对社会产生一些不利于正确认识儒学的观念,文兴会也做了相应回应。比如春晚有低俗内容,就呼吁春晚要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比如寺庙烧香,李伯淳等人向国家谏言献策,后国家工商局、宗教局等6个部门,联合发文要求全国各大宗教场所禁止烧高香。文兴会还组织老专家,把他们珍贵的资料留存下来。还组织中外文化复兴研修班,让更多学者、专家来听课交流。 

  2008年至今,文兴会通过民间力量,组织专家参与地震预测工作。在全国开展了群测群防地震培训班、交流会等数十场活动,还开发地震预测设备并赠送给全国地震预测志愿者。 

  文兴会的系列活动,被业界誉为"中华文化复兴的一面旗帜”。李伯淳等人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了大量意见和建议,得到了国家发改委、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北京奥组委和许多省市、县相关部门首肯。 

  2009年12月,文兴会出版了"中华文化复兴系列活动十周年文集”,把相关资料进行一次整理、结集,真实地反映了十年历程,该文集赠送了全国上百所大学和各省图书馆。文兴会还出版了《中华文化与21世纪》、《中华商道》等书,成了真正的"民间智囊”。   

  体制外的使命 

  对于"地震预测”是否将遭遇诟病,李伯淳也有所担心。起初,国家地震局及各地地震部门,对民间地震预测不屑一顾。从2008年至今,文兴会的呼吁和上书后促使防震减灾法及一些国务院机构更加重视群测群防地震。 

  就在今年年初,文兴会成功预测了一起地震,并将结果提前告知了地震局,后预测结果与实震基本吻合。而此次云南地震,李伯淳表示,地震前和原地震局预测中心主任郑大林等多位专家进行过分析探讨,对此次地震进行过较好的预测。"我们亟需投入资金在全国安装预测设备,可目前无资金开展此项工作。”李伯淳说。 

  此外,文兴会还推动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与多个国家建立文化交流平台。2009年,文兴会专家陈汉东创作《中华文化之歌》,在台湾国民党总部送给了国民党原主席吴伯雄。 

  早在2004年,美国霍双印中国文化发展基金会到文兴会参观学习。文兴会还组织专家赴韩国参加国际学术会。2007年以来,李伯淳还多次赴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等讲解中华文化与中华商道。10多年间,包括台湾道教名家黄史、新加坡易经学会沈树桂、东南亚文教学秘书长叶新田等在内的数十名专家学者与文兴会进行学术交流,为推动中华文化复兴做出贡献。2005年,李伯淳将文兴会在抗击非典时研究、收集、整理的资料赠送给世界卫生组织,期望对世界卫生事业有所帮助。 

  回忆创办文兴会的初衷,李伯淳一语双关:开展各种形式的中华传统哲学、中华传统医学、中华传统商战学、中华传统人文学等中华文化复兴系列活动,促使人们重新认识传统文化并发扬光大。 

  李伯淳的"野心”是,推出中华文化复兴活动,掀起全社会关注传统文化、普及传统文化、升华传统文化高潮,加速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李伯淳拜访的多位官员认为,这是"中华民族复兴大事”,还亲自担任文兴会顾问。  

  产业互助输血变造血 

  据李伯淳回忆,当初文兴化办活动,老专家骑车或坐公交前来,一些人收入微薄,还慷慨捐款。文兴会收集了众多专家的实录、访谈、观点,并多次进行整理,以书籍等方式呈现给公众,意义尤为重大。来自全国高校、研究机构的100多位专家也邀请在列,分为10多个学术交流组。 

  在李伯淳看来,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吸取孔子的智慧.。当今已建立"天人合一”观基础上的以中医为代表,掀起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世界性热潮,正说明了西方人开始仰头看中华。 

  文兴会创办13年,专家没有一分钱工资,大家乐此不疲。李伯淳找到自己的几个商界、宗教界朋友,获得此后的赞助,"文兴会”工作才得以维持。13年下来,当初的顾问、专家成员已多位去世。但"文兴会”工作尚在持续。回顾文兴会的艰苦历程,李伯淳说:"社会组织做文化,需具有更多的文化良知和超越精神。” 

  对于资金难题,李伯淳说:"我有一套改变人生使人获得人生幸福的,使企业能够获得更大经济效益且持续长久的中华商道和中华智慧管理体系方法。如何使成果转换社会赋予社会,由过去别人输血变成我们造血,而通过造血方式来改变目前捐助远远不满的现状。” 

  成立13年来,文兴会再次施展拳脚,陆续设立了国学、人文、建筑、易经、佛学等专业工作委员会,中华民族文化复兴也进入特别关注范畴。 

  文化产业如何动作,如何反哺公益活动?李伯淳说,我组织整理出大成道术,人生幸福方法。他想在人生幸福方面做一些基地,比如将中国优秀人文教育思想、养生文化,家庭幸福文化、事业文化、经商文化,把这些中国文化实施转换搞成基地,使人具体在财富方面,健康方面,事业方面,家庭幸福方面起到实际的作用。 

 

  

版权所有:2003-2024 © 北京如意人生文化交流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 海淀区 索家坟30号1-701 邮 编:100082
联系电话:010-62266096   13671003664     13301032085   传 真:010-62266096
电子邮件:ryrs@sina.com 13671003664@126.com 网站域名:www.ruyirensheng.com
京ICP备0600148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4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