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来新时代


中华文化复兴网

  Sorry,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Java.  
 友情链接
结识如意人生  人生走向如意
留言板
 

 

复兴中华文化 构建和谐社会
—2006 复兴中华文化大行动
策 划 方 案

历史回眸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上下五千年,龙的香火不灭。数风流人物敢昭日月,文景之治,大唐盛世,历史的天空闪烁着灿烂的星。世代耕耘,四大发明,美好的世界折射出光辉的影。一页风云,泪洒晚清,屈辱的历史占据着悲伤的心。痛定思痛,国人觉醒,东风劲,战鼓鸣,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希望中诞生。世界瞩目,举国欢腾。奋发图强,两弹一星,苍茫大地回响着中华渴望世界和平的声音。十年浩劫,文化革命,东方巨龙在腾飞中染病。英明小平,拨乱返正人心稳,改革开放大局定。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大庆典上,江泽民同志代表中国人民向世界宣言:新世纪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令人振奋!文化是民族之魂,民族复兴的基础是民族文化复兴。
活动现实意义
中国加入WTO、北京迎来2008奥运、神舟成功访问天庭、维护祖国统一、福萌炎黄子孙,连战、宋楚瑜放歌大陆行,两岸携手共进创复兴。2005年6月7日人民网发表了题为《胡锦涛: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的文章,这既是高层的声音,也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肩负的艰巨而又光荣的历史使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为弘扬民族精神,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竭尽心力,共同描绘龙的图腾。“我以我血荐轩辕!”开创中华美好前程,无愧时代,无愧今生!
中华文化复兴研究院作为国内外从事中华文化研究最前沿的学术团体,最大的中华文化公益性活动主办方,六年来坚持公益免费学术活动两百多场,组织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联合签名推出了《中华文化复兴宣言》,并将研究成果编写出了中华文化复兴系列丛书。印度洋海啸爆发不久,2005年1月6日在中国人民大学,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中华文化复兴研究院、人大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北京如意人生文化研究中心四家单位联合主办的“15万生命遗下的呼唤:预报天灾比赈灾重要”报告会,会议内容在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科学院网、千龙网、北京晨报等数百家网站和报纸杂志很快就做了报道,使人们了解到中国天灾专家在该领域领先世界,消息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依靠中国的传统科学,中华文化复兴研究院在“非典”时期,举办了专题研讨,并作为全国第一个准确预测出“非典”结束时间,为政府提供参考来指导抗击“非典”一线。
活动形式、内容
本次活动将采取自发组织、自愿参与、交流互动的形式在代表中国的长城、长江、黄河、京杭大运河沿线上同时展开,徒步完成。为更广泛深入地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与政府、媒体及社会各界人士,全国各族人民手牵手、心连心,团结进取话复兴。具体表现形式:
1、 举行《中华文化复兴宣言》百万民众大签名活动。
2、 征集《龙魂》词、曲修改意见,唱出中华民族共同心声。
3、 中华文化的普及与宣传工作(家庭读经、诚信企业、健康百科、人与自然等)。
4、 拍摄历史巨献《构建和谐社会??开创复兴之路》电视专题片。
5、 编辑出版《爱我中华——今朝风云人物录》文献。
6、 建造“中华文化复兴纪念馆”,塑造“中华历史丰碑”群雕,再现古今历史风云人物及事迹,彪炳春秋、光照后人。向社会征集设计方案及选址。
7、 铸造“中华复兴鼎”,向社会征集设计方案及选址。
8、 发起单位
中华文化复兴研究院等
启动时间 2006年3月1日
媒体支持 全国及地方媒体。

联系人:李伯淳 刘京 联系电话:(010)62266096(传真) 13301032085
网 址:http://www.ruyirensheng.com E-mail: ryrs@ sina.com
邮编:100088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索家坟30号楼1-701

中华文化复兴研究院
22005年10月1日

              广泛开展春龙节纪念活动倡议书
           “中华文化复兴系列活动”组委会

 近年来中国受西方文化冲击很大,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习俗渐渐淡忘,甚至摒弃。中华民族复兴,首先是复兴中华文化,中华传统节日活动是中华文化的特殊载体。
 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中国远古对龙的崇拜信仰一直延续下来,古时认为龙是天子的象征,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现在普遍认为中国人是龙的传人、龙的子孙,每个中国人就是一条龙。在民间,人们也对龙怀有崇敬的感情 , 二月初二就是由于对龙的崇敬而形成的一个节日。二月初二这一天 , 有“引进勤龙 , 送走懒龙”一说。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 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是我国重要民俗节日之一。我国北方广泛地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为什么是龙“抬头”呢?因为二月初处于惊垫前后,蛰伏一冬的各种动物又恢复了活力,该有所活动了。龙抬头了,意味着龙也行动起来了,要履行它降雨的职责了。“龙抬头”还有古代天文学方面的解释,至二月初,黄昏来临时,天上28宿中组成东方苍龙的角宿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了。这时整个苍龙的身子还隐没在地平线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故称龙抬头。这正是我国天地人合哲学思想神奇体现。
 在19-20世纪的东西两种文化的交流过程中,有一些人把中文的“龙”字译成英语的dragen。这种译法是不合适的,是错误的,因为两者的内涵是完全不同的。Dragen在英语中是个贬义词,它指的是传说中的一种怪物。通常被想象成一只巨大的蜥蜴,长着类似蝙蝠的,皮翼状的翅膀,身披鳞片,能喷火;也有人把它想象成一条蛇,有带刺的尾巴。而“龙”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则是个褒义词。许慎的《说文解字》记载:“龙,鳞中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长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潜渊。”《周易》中记载:“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唐宋时龙基本定形,宋朝罗愿在其《尔雅翼》中,对龙的具体形象作了生动的描述:“角似鹿、头似马、眼似兔、颈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因此可见,中国“龙”自古以来就不象dragen那样,单指爬行动物;相反“龙”的主体是哺乳动物。所以英语的dragen和中国的“龙”具有完全不同的内涵。对于抽象性精神内涵为主的图腾翻译时更应该以意译为主,因此英语的dragen不能代表中国的“龙”。1985年中美两国的专家学者在共同编撰中文版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时,对“龙”的条目便出现了上述两种不同的意见,最后没有达成共识。于是在百科全书第5卷的第367页上,“龙”具有两个独立的条目。其一是“龙 dragen”;其二则是“龙 long (dragen)”。我们建议:从今以后在中国的“龙”和英语的dragen之间应划出一条清晰的界限。我们要郑重地告诉全世界人,中国的“龙”与英语的dragen毫无关系。从今往后,中国的“龙”应该只用汉语拼音“long”来表示。中国“龙”不是西方“龙”。
 我国传统节日目前主要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从这七个重要节日看,缺少了一个每个中国人给自己增强自信自立等方面修养的节日,这就是“二月二龙抬头”又称春龙节。 春龙节的丰富文化内涵:如“小龙与勇士较量”传说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再如“金豆开花龙王上天”传说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正文、善良、宽容的美德。普遍认为中国人是龙的传人、龙的子孙,每个中国人就是一条龙,春龙节正好具有自信、自立、自强、勤劳、勇敢、正义、善良、宽容等中华传统美德内函,当前许多中国人非常缺乏这方面的美德,因此我们急需广泛开展二月二春龙节纪念活动,促进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
 当然,今天开展二月二春龙节纪念应根据当前社会发展状况,将古老俗习进行变革使之更加适合现代中国社会来开展活动。
签名:

2006年2月26日


            复兴中华文化大行动(2006—2010)
                     计划纲要

 六年前,在千年之交的首都北京,一项前所未有的大型文化工程正式启动了,这就是我们的“中华文化复兴系列活动”。沿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历史长河。我们引领上万人(次)“上穷碧落下黄泉”,苦心孤诣,六年如一日地进行着中华文化复兴的艰辛探索。步履逶迤,但步伐坚定。一路走来,荆棘丛生、杂草密布,但我们始终奋然前行。
蓦然回首,过去六年已留下一串串清晰而扎实的脚印:
1、出版“中华文化复兴系列丛书”。现已先后推出三本,分别是:《改变命运——神秘的天机》、《中华文化与21世纪》和《中华商道》,另有几本如《21世纪人类新文化纲要》、《千万别登错了健康快车》、《黄帝内经注释》、《中西医治病对比》等正在等待出版。
2、先后组织并主办300余场专题系列讲座、研讨会。其中有:“神秘文化揭秘”系列讲座(共30期)、“从中华文化看21世纪世界专题研讨会”(100次)、“中华文化精华系列讲座”(50期)、“创新文化系列研讨会”(50期)、“社会文化现象系列研讨会”(60次)、先后主办或参与主办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九次。其中有:“首届中华文化新成果报告会”(2003,4)、《致杨振宁教授公开信》(2004,10)、“十五万生命遗下的呼唤:预报天灾比赈灾更重要报告会”(2005,1)、“中华文化与和谐社会研讨会”(2005,3)、“首届中华文化与21世纪新文明国际研讨会”(2005,6)、“首届商界精英论道擂台”(2005,12);《非典的中医药防治与预测》、《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闭幕式文化活动策划》、《200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引起的思考》、《人患禽流感的中医防治与预测》、《对十一五规划建言——关键五年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对》等等,分别对相应问题产生一定作用。
3、六年多来,我们的以李伯淳执笔,张岱年、季羡林、吕炳奎、侯仁之等学界泰斗与80余位中华文化研究者共同签名发布的《中华文化复兴宣言》(2001,10)为中华文化鼓与呼,团结了一大批仁人志士,在社会反响强烈、影响深远、声誉日隆,可以说真正拉开了二十一世纪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恢弘序幕,成为中华文化复兴的一面旗帜。
近两年来,我们举行的多次重大活动、大型研讨会等均引起了众多专家名流的关注及各大新闻媒体(含报纸、杂志、网络媒体)的广泛宣传报道,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广大公众的好评与热烈反响。作为国内外从事中华文化研究的最前沿学术机构和最大的中华文化公益性活动,六年成绩已成过去。今天,我们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又将推出“2006—2010年复兴中华文化大行动”这一大行动,致力于探索构建富有时代特征的民族精神,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智慧和魅力,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意在团结海内外有助于中华文化复兴的一切人士,共同完成中华文化复兴伟大工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中华、和谐世界,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2006-2010大行动将主要包括以下九大内容:
一、 举行《中华文化复兴宣言》百万民众大签名活动
如前所述,这一宣言的发布,是中华文化复兴系列活动全面开展的一个重大标志,由此正式拉开了21世纪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恢弘序幕。这一宣言,与三年后由许嘉璐、季羡林、杨振宁、任继愈、杜维明、王蒙等发起, 70余位文化大家、学界名流共同签名的《甲申文化宣言》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具有划时代意义和里程碑作用。
我们坚信:这一百万大签名活动,必将赢得全社会的广泛呼应和强烈反响,必将影响深远,盛况空前!
我们坚信:这一活动,必将团结和影响数万乃至数十万专家学者和社会精英,必将唤醒和激发上千百万民众!使他们新审视这一曾经一度倍受误解、惨遭践踏、历经冤屈、受尽诬蔑和荼毒的文明,并将推动尽快彻底扭转许多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责难、误读和肆意毁损的观念,也必将推动让中华文化在当今发挥她应有的价值。
二、 征集《龙魂》歌词、歌曲活动
从《义勇军进行曲》到《保卫黄河》,从《我的祖国》到《万里长城永不倒》,从《龙的传人》到《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从《我爱你,中国》到《我的中国心》,……一首首经典名曲、一首首悠扬诗篇,寄托了炎黄子孙对祖国母亲、对民族的热爱深情,反映了华夏儿女的共同心声和爱国情怀。让人百唱不厌、百听不倦。
如果说,《义勇军进行曲》是我们的国歌,那么,我们要征集的《龙魂》歌词、歌曲,就理应是我们的中华文化复兴之歌。我们要让她成为一首经久不衰、广泛传唱的经典名曲。《龙魂》应塑造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表达共同心声,不断激励、鼓舞一代代华人为了一个共同的宏伟目标而不懈努力,共铸中华文化复兴魂,共谱东方世纪辉煌曲,共绘华夏美好未来图,共筑人类和谐发展园。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是龙子龙孙,龙的传人,中华文化自然就是《龙魂》。准备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征集的《龙魂》歌词歌曲,就是希望能表达、展现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时代品格,以便为中华文化复兴能更广泛传播。
三、中华文化与21世纪新文明百次公益性研讨会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意境高远。需要我们深入其中,全力开掘,十年一日,用心专精、钻深扎透,持之以恒,方可得其堂奥。
中华文化既有宇宙、自然、社会、人生的大道之理,又有安邦治国之略,经世济民之学,为人处世之法,修身养性之术;既有系统完整、自成体系的哲学,又有独树一帜、足堪与西方现代自然科学相媲美的人文社会科学;既有精湛、高深、玄妙莫测的科学技术,又有丰富、高超、独一无二的各种文化技术产品;既有宏观的大道理、大科学、高技术,又有微观的个人身心修养修炼之道、之学、之法、之术、之器;……
中华文化(或者更广义地说东方文化),在对生命对心灵、对人类本性乃至外推到对宇宙、自然、社会的整体系统认识和对天地人关系等等的探索、研创、体悟、实证上要比西方现代科学技术广泛深入得多,系统全面得多。中华文化(东方文化)独特的内求法、辩证法、和谐统一论、天人合一观等与西方文化、西方现代科学的外求法、片面唯物论、矛盾斗争哲学、自我中心主义及其无限膨胀扩张发展等迥乎不同、大相径庭,形成鲜明对比。中华文化,其巨大伦理价值、人文价值、经济价值和种种实用价值等不言而喻,其美好发展前景无法估量。
为此,我们将在前六年开展的300多场次系列专题研讨会、报告会的基础上,继续把这一研讨引向深入、引向专精。
四、中华商道百场公益性报告会
目前世界各国的竞争主要表现为经济的竞争。如何深入挖掘我国优秀的传统经营管理思想,为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是当务之急。为了更好推动中华商道的研究与传播,因此特举办此项活动。
五、中华文化复兴新成果百场公益性报告会
要使更多人认识到中华文化复兴的价值,就需要将中华文化在解决目前世界性难题中的新成果广泛传播,因此我们将会组织在自然科学、生命科学、人文社科等方面的新成果开展巡回报告。
六、编辑出版《当代民族脊梁——当代风云人物录》
每个时代都有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每个民族也都各有自己民族的中流砥柱。时势造英雄,英雄主时势。在当代,我们的风云人物在哪里?在世纪之交的东方,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又是谁?——这一切,我们将编辑这部文献来做出我们的回答。
我们将以笔为刀,雕塑出这群时代风流人物的浮雕。在历史与社会的舞台上,正是他们,挺起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我们没有理由不对他们致以崇高的、由衷的敬意!没有理由不对他们表达我们的景仰,也没有理由不对他们树碑立传。中华文化的复兴,很大程度上要靠他们去传承、去开创。他们,义无反顾、责无旁贷的承担起了推动、促进并最终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和社会使命,重任在肩,奋力前行,任重道远,上下求索。他们的精神和智慧,值得我们永远学习、传承和弘扬、光大!
七、建造“中华文化复兴纪念馆”
自鸦片战争以来的160年间,一代又一代先进中国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苦苦求索、呕心沥血、披肝沥胆、鞠躬尽瘁。百年强国梦,激励了无数革命先烈、志士仁人为之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死而后已、赴汤蹈火在所不惜。一部中华民族复兴史,用智慧来观照或者说用一句精辟的话来概括,无疑就是一部中华文化复兴史!
建造中华文化复兴纪念馆就是希望将160年来在回应西方文明挑战、追求中华文化复兴过程中所涌现出来的新思想记录下来。
有关这一纪念馆的建造、选赴,我们届时也将向全社会征集设计方案,以群策群力、众志成城、团结一心,共创辉煌,将此纪念馆真正建造成一座永不消失的文化丰碑、历史丰碑和一座中华文化复兴的神圣殿堂!
八、铸造“中华复兴鼎”
中华复兴鼎的铸造,有可能成为中华民族复兴征程中的一个历史性事件和某种标志性事件。它,一旦铸就,必将千古流传,成为后世子孙回顾过去、追溯渊源、追忆先贤在21世纪初的历史功绩时的一件重要历史文物。它也必将成为我们这一代留给后世的一件珍贵历史文化遗产。它的最终成功诞生问世,必将是众多有良知的中国人用智慧、用热血、用自信、用激情铸就成的。
我们将向全社会广泛征集这一中华复兴鼎的设计方案及造址,广聚博纳,凝聚众智,尽可能地将它铸造得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时代的鲜明特征;既有民族特色、文化内涵,又有艺术价值和典藏意义,以便最终最后能让这一中华复兴鼎鼎立东方,造福世界!
九、 创建中华文化复兴学院
为适应世界性儒学热和复兴中华文化需要,以培养国际型与促进中国发展的特殊型人才为指导思想,规划“中华文化复兴学院”。
具体内容如下:学院宗旨:中西合一,中学为主、西学为辅、百家争鸣、不拘一格。学院目标:培养具备兼通东西方文化和东西方科学的有宽厚治学基础的国际型高水平实用型和研究型人才,满足当前社会对中华文化人才的需求。学院方向:成为当今国学大师的摇篮,成为真正通才引领中华文化发展方向的重要机构之一。
系与专业设置:系与专业设置思路,尽量同当前教学接轨,教学内容安排突出中华文化特性、全面培养学生的国学修养,区别于目前国学院的专业设计和课程安排。
医疗保健系:中医专业、中药专业、养生保健专业
建筑文化系:生态建筑设计专业、生态建筑装饰专业
经营管理系:管理专业(有中国特色的经营管理专业)、商业文化专业
国学伦理系:宗教伦理专业、民俗礼仪专业
东方语言文化专业:传统经典专业、文字学专业、实用语文专业
设置四个中心:伦理研究中心、经典研究中心、健康工程研究中心、成人教育中心。
近期将举办成人适用的中华文化经典系列讲座和培训。如:中国哲学、中药鉴定、儒学精华、自然国学、中华医道、中华商道等。
课程安排:中西文化兼融,中华传统文化占70%,西方相关知识占30%,所有专业课都要开中国古代哲学及传统养生课程。

中华要复兴,文化必先行!为此,我们要坚持不懈,五年如一日,大张旗鼓地呼吁:希望有识之士应全力以赴地支持和积极参与复兴中华文化大行动,做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做一个不愧于时代的中国人、做一个有大爱的中国人。
复兴中华文化大行动——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中华文化复兴系列活动组委会
2006年2月26日


            兴起中华传统文化热
           ——“春龙节暨复兴中华文化公益性大行动启动仪式”见闻


2月26日近两百名国内外中华文化专家学者及爱好者们共聚一堂,召开了“春龙节暨复兴中华文化公益性大行动启动仪式”。该活动由北京如意人生文化交流中心、北京地山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香港)中华文化复兴研究院主办。在京的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大等专家学者及人民日报社、光明日报、新华社、人民网等近二十新闻媒体记者也出席了本次活动。整个活动生动活泼富有新意,并提出了许多值得重视的中华文化复兴所面临的问。
具本次活动组织者李伯淳先生介绍,六年前在千年之交的首都北京,他们就组织多学科专家开展“中华文化复兴系列活动”。六年如一日地进行着中华文化复兴的艰辛探索。过去六年已取得一些成果。如出版《中华文化与21世纪》、《中华商道》受到社会高度赞扬,编写完成《千万别登错了健康快车》、《黄帝内经注释》、《中西医治病对比》等待出版。先后组织并主办300余场专题系列讲座、研讨会。先后主办或参与主办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九次。其中有:“首届中华文化新成果报告会”、《致杨振宁教授公开信》、“十五万生命遗下的呼唤:预报天灾比赈灾更重要报告会”、《非典的中医药防治与预测》、《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闭幕式文化活动策划》、《200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引起的思考》、《人患禽流感的中医防治与预测》、《对十一五规划建言——关键五年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等等,分别对相应问题产生一定作用。六年多来,以李伯淳执笔,张岱年、季羡林、吕炳奎、侯仁之等学界泰斗与86余位中华文化研究者共同签名发布的《中华文化复兴宣言》在社会反响强烈、影响深远,成为中华文化复兴的一面旗帜。
主办此次活动的目的在于团聚更多中华文化研究者传播者,更加有利于今后五年举行《中华文化复兴宣言》百万民众大签名活动、征集《龙魂》词曲、创办公益性中华文化复兴学院、建造“中华文化复兴纪念馆”九项公益性活动顺利完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中华、和谐世界,做出他们应有的贡献。
近年来中国受西方文化冲击很大,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习俗渐渐淡忘,甚至摒弃。中华民族复兴,首先是复兴中华文化,中华传统节日活动是中华文化的特殊载体。我国传统节日目前主要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从这七个重要节日看,缺少了一个每个中国人给自己增强自信自立等方面修养的节日,这就是“二月二龙抬头”又称春龙节。 春龙节的丰富文化内涵:如“小龙与勇士较量”传说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再如“金豆开花龙王上天”传说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正文、善良、宽容的美德。普遍认为中国人是龙的传人、龙的子孙,每个中国人就是一条龙,春龙节正好具有自信、自立、自强、勤劳、勇敢、正义、善良、宽容等中华传统美德内函,当前许多中国人非常缺乏这方面的美德,因此我们急需广泛开展二月二春龙节纪念活动,促进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北京地山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程先生在会上发言说:“我参与这类公益活动正是我们企业为社会尽义务的一项主要内容”。
为什么是龙“抬头”呢?因为二月初处于惊垫前后,蛰伏一冬的各种动物又恢复了活力,该有所活动了。龙抬头了,意味着龙也行动起来了,要履行它降雨的职责了。“龙抬头”还有古代天文学方面的解释,至二月初,黄昏来临时,天上28宿中组成东方苍龙的角宿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了。这时整个苍龙的身子还隐没在地平线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故称龙抬头。 这正是我国天地人合哲学思想神奇体现。
在会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钦琦研究员发言中说:在19-20世纪的东西两种文化的交流过程中,有一些人把中文的“龙”字译成英语的dragen。这种译法是不合适的,是错误的,因为两者的内涵是完全不同的。Dragen在英语中是个贬义词,它指的是传说中的一种怪物。通常被想象成一只巨大的蜥蜴,长着类似蝙蝠的,皮翼状的翅膀,身披鳞片,能喷火;也有人把它想象成一条蛇,有带刺的尾巴。而“龙”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则是个褒义词。许慎的《说文解字》记载:“龙,鳞中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长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潜渊。”《周易》中记载:“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唐宋时龙基本定形,宋朝罗愿在其《尔雅翼》中,对龙的具体形象作了生动的描述:“角似鹿、头似马、眼似兔、颈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因此可见,中国“龙”自古以来就不象dragen那样,单指爬行动物;相反“龙”的主体是哺乳动物。所以英语的dragen和中国的“龙”具有完全不同的内涵。对于抽象性精神内涵为主的图腾翻译时更应该以意译为主,因此英语的dragen不能代表中国的“龙”。1985年中美两国的专家学者在共同编撰中文版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时,对“龙”的条目便出现了上述两种不同的意见,最后没有达成共识。于是在百科全书第5卷的第367页上,“龙”具有两个独立的条目。其一是“龙 dragen”;其二则是“龙 long (dragen)”。我们建议:从今以后在中国的“龙”和英语的dragen之间应划出一条清晰的界限。我们要郑重地告诉全世界人,中国的“龙”与英语的dragen毫无关系。从今往后,中国的“龙”应该只用汉语拼音“long”来表示。中国“龙”不是西方“龙”的观点引参会者的广泛认同。
会上主办单位发表了《广泛开展春龙节纪念活动倡议书》,到会专家纷纷在“倡议书”上签名。

          把中文的“龙”字译成英语的dragen是错误的
             ——中国“龙”不是西方“龙”

               徐钦琦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在19-20世纪的东西两种文化的交流过程中,有一些人把中文的“龙”字译成英语的dragen。这种译法是不合适的,是错误的,因为两者的内涵是完全不同的。
Dragen在英语中是个贬义词,它指的是传说中的一种怪物。通常被想象成一只巨大的蜥蜴,长着类似蝙蝠的,皮翼状的翅膀,身披鳞片,能喷火;也有人把它想象成一条蛇,有带刺的尾巴。古人虽相信这类动物的存在,但显然对史前巨大的恐龙类一无所知。在希腊语中,这个词原指任何一种大蛇。神话中的dragen不管后来被说成什么样子,主要还是一种蛇。在近东,人们普遍认为,蛇是巨大的和致人死命的,因此蛇或dragen都被看作恶的象征。例如埃及的阿佩皮神就是冥界的一条大蛇。希腊人和罗马人虽然接受了近东关于蛇的看法,把它看成是邪恶的力量;但有时也把居住在大地深处的,目光锐利的dragen看成是仁慈的力量。不过,总的说来,英语中的dragen是一种爬行动物。尽管它具有皮翼状的翅膀,但这类翅膀在中生代的爬行动物中早有先例,如翼龙类。在中国科学院的古动物馆,就有这一类翼龙的多种化石供大众参观。总之,在西方文化中,dragen的邪恶的名声更大,在欧洲它的这种恶名也十分长久。基督教混淆了古人的行善的和作恶的dragen而一概加以指责。自古以来,dragen的形状有各种各样的变化。迦勒底的dragen有4只脚,身上有鳞,长着翅膀;而《圣经》的启示录中的那条dragen,则和希腊的许德拉一样,有许多个头。由于它们既有保卫的能力,也有使人感到恐怖的威力,所以很早就被用来作为战争的标帜。在《伊利亚特》中,国王阿伽门农的盾牌上便装饰着一条蓝色的,带有3个头的dragen。后来北欧的战士也在他们的盾牌上画dragen,并把他们的船头刻成dragen的头形。
而“龙”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则是个褒义词。许慎的《说文解字》记载:“龙,鳞中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长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潜渊。”《周易》中记载:“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龙”是一种神异动物,能隐能显,春分时登天,秋分时潜渊。中国人普遍认为,龙能兴云致雨,后成为皇权象征。君不见历代帝王都自命为龙,使用器物也以龙为装饰。在中国著名的小说《三国演义》中,作者借用曹操之口为“龙”字下了一个很有诗意的定义,“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秦汉时期的龙头似驼、角似牛、眼似兔、耳似马、腹似蜃、颈似蛇、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的九似雏形,唐宋时龙基本定形,宋朝罗愿在其《尔雅翼》中,对龙的具体形象作了生动的描述:“角似鹿、头似马、眼似兔、颈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因此可见,中国“龙”自古以来就不象dragen那样,单指爬行动物;相反“龙”的主体是哺乳动物。在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本草纲目》中,“龙骨”中的主要成分是古代哺乳动物的骨骼化石;而“龙齿”中的主要成分则是古代哺乳动物牙齿的化石。在中国科学院的古动物馆内,有种类繁多的古代哺乳动物的化石供大众欣赏。
综上所述,在西方文化中,dragen是一种不讨人喜欢的爬行动物;而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龙”却是一种以哺乳动物为主体的,集多种动物优点于一身的,具备海陆空三栖能力的,受人崇敬的,又有高度智慧的,全能型的动物。所以英语的dragen和中国的“龙”具有完全不同的内涵。对于抽象性精神内涵为主的图腾翻译时更应该以意译为主,因此英语的dragen不能代表中国的“龙”。
1985年中美两国的专家学者在共同编撰中文版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时,对“龙”的条目便出现了上述两种不同的意见,最后没有达成共识。于是在百科全书第5卷的第367页上,“龙”具有两个独立的条目。其一是“龙 dragen”;其二则是“龙 long (dragen)”。
我们建议:从今以后在中国的“龙”和英语的dragen之间应划出一条清晰的界限。我们要郑重地告诉全世界人,中国的“龙”与英语的dragen毫无关系。从今往后,中国的“龙”应该只用汉语拼音“long”来表示。

二月二龙抬头(春龙节)值得重视
李伯淳
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中国远古对龙的崇拜信仰一直延续下来,古时认为龙是天子的象征,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在民间,人们也对龙怀有崇敬的感情 , 二月初二就是由于对龙的崇敬而形成的一个节日。二月初二这一天 , 有“引进勤龙 , 送走懒龙”一说。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 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是我国重要民俗节日之一。我国北方广泛地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一、春龙节的历史记载
直接借助龙的形象举行求雨活动的最早记载,见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书中提到舞龙求雨的活动。在汉代画像石上也刻有“戏龙”的舞蹈场面。所以《左传》桓公五年说:“龙现而雩”,是说惊蛰以后龙就要出现了,这时要举行祈求降雨的祭祀。战国时的地理、神话著作《山海经》中也说,应龙居处在南方,“故南方多雨”,而烛龙“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也就是经常招来风雨。
许慎的《说文解字》记载:“龙,鳞中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长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潜渊。”“春分而登天”是指春分时期,角宿开始出现在天空,东方苍龙初露头角,即是龙抬头。这大概就是“春龙节”习俗的最早记载。
有人将二月二又叫中和节,中和节起源于唐朝。据《旧唐书?德宗纪》等文献记载,唐德宗贞元五年“以二月初一为中和节”。这一天,官员休假一天,民间则以青布口袋盛百谷果实,互相赠送,号称“献生子”。当时的京城长安还以江米制成糕,叫“太阳糕”,用来祭祀太阳。中和节祭日的做法一直延续至明清。因中和节与春龙节时间相近,内含相似,后世便有人把二者混一起了。
唐朝人已把二月初二作为一个特殊的日子,说这是“迎富贵”的日子,在这一天要吃“迎富贵果子”,就是吃一些点心类食品。宋代宫廷在这一天也有专门活动。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记述南宋时,二月初二这一天宫中有“挑菜”御宴活动。宴会上,在一些小斛(口小底大的量器)中种植生菜等新鲜菜蔬,把它们的名称写在丝帛上,压放在斛下,让大家猜。根据猜的结果,有赏有罚。这一活动既是“尝鲜儿”,又有娱乐,所以当时“王宫贵邸亦多效之”。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有诗云:“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到了元朝,二月二就明确是“龙抬头”了。《析津志》在描述元大都的风俗时提到,“二月二,谓之龙抬头”。这一天人们盛行吃面条,称为“龙须面”;还要烙饼,叫作“龙鳞”;若包饺子,则称为“龙牙”。总之都要以龙体部位命名。
  元朝以后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各种民俗活动记载便多了起来。人们也把这一天叫作龙头节、春龙节或青龙节。清末的《燕京岁时记》说:“二月二日……今人呼为龙抬头。是日食饼者谓之龙鳞饼,食面者谓之龙须面。闺中停止针线,恐伤龙目也。”这时不仅吃饼吃面条,妇女还不能操做针线活,怕伤害了龙的眼睛。《辽中县志》记载民国时当地二月二的民俗说:“二月二日,俗称龙抬头。晨起以竿敲梁,谓之敲龙头,意谓龙蛰起陆,盖时近惊蛰之期。农家咸以粗米面作饼及馒首而为早餐。妇女于是日为童孩剃头,盖取龙抬头之意云。”这是辽宁地区的民俗,清晨要用长竿敲击房梁,把龙唤醒。同时也制作一些面食吃。
  明清以来,在二月二还增添了“熏虫”、“炒豆”的活动。清康熙时的《大兴县志》记载,“二月二,家各为荤素饼,以油烹而食之,曰熏虫。”
由于二月二这天已是“惊蛰”之后 ,各种冬眠的昆虫陆续复苏 , 所以 , 这一天 , 还有一个驱除毒虫的活动。这天清晨 , 家里的老年人要有一人早起 , 手执小棍 , 挨房敲打炕沿 , 嘴里念叨着:“二月二 , 敲炕沿 ,蝎子蜈蚣不见面”,“二月二 , 龙抬头 ,蝎子蜈蚣不露头”。认为这样一来 ,蝎子、蜈蚣等害虫就不能复苏了。
清末的《燕京岁时记》说:“二月二日……今人呼为龙抬头。是日食饼者谓之龙鳞饼,食面者谓之龙须面。闺中停止针线,恐伤龙目也。”这时不仅吃饼吃面条,妇女还不能操做针线活,怕伤害了龙的眼睛。《辽中县志》记载民国时当地二月二的民俗说:“二月二日,俗称龙抬头。晨起以竿敲梁,谓之敲龙头,意谓龙蛰起陆,盖时近惊蛰之期。农家咸以粗米面作饼及馒首而为早餐。妇女于是日为童孩剃头,盖取龙抬头之意云。”这是辽宁地区的民俗,清晨要用长竿敲击房梁,把龙唤醒。
清人《宛署杂民》说:“都人呼二月二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蜿蜓布入宅厨,施绕水缸,呼为引龙回。”这种活动是在节日清晨,人们把草木灰、谷糠等自河边、井边一路撒来,直到家中的水缸边,以求风调雨顺。仅仅有降雨还不放心,必定要把水引入家中,让雨降在自家的田地里,方才如愿。有的地方还有耍龙灯的活动,也是求雨之意。讲求在这一天剃头,是很多地方的习俗。
二、春龙节的丰富内涵
传说之一:古时候关中地区久旱不雨,玉皇大帝命令东海小龙前去播雨。小龙贪玩,一头钻进河里不再出来。有个小伙子,到悬崖上采来了“降龙水”,搅浑河水。小龙从河中露出头来与小伙子较量,小龙被击败,只好播雨。这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
  传说之二:相传,武则天当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内不许向人间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龙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将司掌天河的玉龙打下天宫,压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还立了一块碑,上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正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猛然想起,这玉米就象金豆,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专让龙王和玉帝看见。龙王知道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声向玉帝喊到:“金豆开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从此以后,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这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正文、善良、宽容的美德。
三、传统习俗
二月二春龙节习俗很多,从黄帝到百姓都有相关习俗。习俗传播越广、参与人越多、持续时间越长,说明该习俗有着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一)民间习俗
每当春龙节到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节日时,各地也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吃爆玉米花喻意“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以示吉庆。至于二月二这天的吃喝 , 一改春节期间大吃油腻之风,要动素食。 可见中华传统美食的合理性。
农历二月二,古代称为“中和节”,俗称“龙抬头”。因此时为二十四节气的“惊蛰”前后,阳气上升,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蛰伏在泥土或洞穴里的昆虫蛇兽,将从冬眠中醒来,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故称“龙抬头”。龙一抬头就要云兴雨作,预示着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其实,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所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因此这一天,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起床后还要打着灯笼照房梁,边照边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以求吉利。
(二)、皇帝春耕
二月二这天的另一项活动是皇帝耕田。因为每年的二月二这天差不多是在惊蛰前后,“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从此北方就到了春耕大忙的时候。为了动员人们赶快投入春耕生产,别误农时,二月二这天皇帝要象征性地率百官出宫到他的“一亩三分地”耕地松土。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帝王每年二月二,都要到先农坛内耕地松土,从清朝雍正皇帝开始,每年的二月二这天改为出圆明园,到“一亩园”(今海淀圆明园西侧)扶犁耕田。过去曾有一幅年画,叫《皇帝耕田图》,画中是一个头戴王冠、身穿龙袍的皇帝正手扶犁把耕田,身后跟着一位大臣,一手提着竹篮,一手在撒种,牵牛的是一位身穿长袍的七品县官,远处是挑篮送饭的皇后和宫女。画上还题了一首打油诗:“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来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这幅画也说明人们希望有一个开明的皇帝,能够亲自春耕夏耘,使老百姓丰衣足食。
四、天地人合思想神奇体现
   从科学角度看,农历二月初二还是“惊蛰”前后,大地开始解冻,天气逐渐转暖,农民告别农闲,开始下地劳作了。所以,古时把“二月二”又叫做“上二日”。因此,盛行于我国民间的春龙节,在古时又称“春耕节”。据说,这一天如果龙还没有醒的话,那轰轰隆隆的雷声就要来呼唤它了。
为什么要“二月二”才龙抬头呢?因为农历二月已进入仲春季节,这时阳气上升,大地复苏、草木萌动,农民们就要春耕、播种了,非常需要土壤湿润,保有水分。这时若是天公降雨,真是太宝贵了,所以有“春雨贵如油”之说。从节气上说,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春分”之间,这是个既需要雨水,又可能有降雨的时期,人们多么希望通过对龙的祈求行为来实现降雨的目的。
为什么是龙“抬头”呢?因为二月初处于惊垫前后,蛰伏一冬的各种动物又恢复了活力,该有所活动了。龙抬头了,意味着龙也行动起来了,要履行它降雨的职责了。不过,这种说法是一般人对“二月二龙抬头”的通常解释,通俗易懂。然而对于“龙抬头”还有古代天文学方面的解释,这往往被人忽略。
  早在春秋时期甚至更早,我国当时天文学就认识到,太阳在恒星之间的周年运动轨迹视为一个圆,称为黄道。再利用某些恒星把这个圆分为28个等分,形成28个区间,称为二十八宿。“宿”表示居住。如果观察月亮的运行,它基本上是每天入住一宿,待28宿轮流住完,大约一个月,所以称“宿”。把这28宿按照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平分,每个方位便有7个宿。对这28宿,都给它们起了名字。在东方的7个宿分别叫做:角、亢、氐、房、心、尾、箕,它们构成一组,称之为东方苍龙。其中角宿象征龙的头角,亢宿是龙的颈,氐宿是龙的胸,房宿是龙的腹,心宿是龙的心,尾宿、箕宿是龙的尾巴。在冬季,这苍龙七宿都隐没在地平线下,黄昏以后也看不见它们。至二月初,黄昏来临时,角宿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了。这时整个苍龙的身子还隐没在地平线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故称龙抬头。
五、应广泛开展二月二春龙节纪念活动
近年来中国受西方文化冲击很大,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习俗渐渐淡忘,甚至摒弃。中华民族复兴,首先是复兴中华文化,中华传统节日活动是中华文化的特殊载体。我国传统节日目前主要有:
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其意为新的一年中趋吉避凶。
元宵节,是春节的延续高潮。意在祝福全家团圆和睦,在新的一年中康乐幸福。
清明节,清明扫坟祭祖先和亲族。
端午节,龙船纪念屈原爱国英雄。以菖蒲、艾叶等求僻邪驱瘴之神效。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是我们中国人的情人节,是夫妻恩爱团聚的纪念日。
中秋节,又称女儿节或团圆节,全家团聚避免灾祸,以寓圆满、吉庆之意。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又是“老人节”。老人们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锻炼体魄。
从上面节日看,缺少了一个每个中国人给自己增强自信自立等方面修养的节日,这就是“二月二春龙节”。春龙节正好具有自信、自立、自强、勤劳、勇敢、正义、善良、宽容等中华传统美德内函。当前许多中国人非常缺乏这方面的美德,因此我们急需广泛开展二月二春龙节纪念活动,促进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
今天开展二月二春龙节纪念应根据当前社会发展状况,将古老俗习进行变革使之更加适合现代中国社会来开展活动。

 

李伯淳老师2000年6月11日在“企业家世纪论坛”演讲

超凡智慧在商界竞争中的应用

  今天到会的许多朋友都是企业负责人、商界名家,我首先感谢你们的到来。你们的到来能使我研究的人体科学的成果,直接由你们转化到企业决策、管理、市场开拓之中,同时也能更好让我研究的成果得到检验。因此你们的到来我很高兴。在讲解中如有不妥之处也敬请指正。今天将从转换观念、资金并非重要、竞争的根本是智慧、超凡智慧在国内的运用、超凡智慧价值无穷,五个方面来谈一下商业竞争中的超凡智慧。

一、转换观念


  我曾为商业界人士讲过“白和起家”、“东山再起”、“大业早成”、“意识开发在商业界的运用”等,在讲的过程中我发现过去他们不重视现变为重视了,这是好的现象。但也有的变成了迷信了,这就不好。前几年一些人为了求得一个“吉祥号码”,如:888、666等,就一掷数拾万,这就属迷的表现。 超凡智慧在商业竞争中的应用,这在我国当今人体科学界和商界都是一个新话题。大家对这新的话题有如此大的兴趣,这就说明了是市场竞争产生的动力吧!几年前我同一些企业界的朋友提到这方面的内容,他们总是不屑一顾。他们认为企业发展只要能打通关系、融到资金、拿到项目就行了。贸易买卖只要找到人批到条子转手就是赚。然而,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性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界许多人在商海之中几经起落,人们认识到了商场真是如战场。商场虽不见真刀真枪、炮火连天,却使你感到烽烟滚滚、草木皆兵而惊心胆战。 前几年,我在海南省这个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开展工作时,为海南及全国一些商界成功和不成功之士,配合利用天人合一来开发潜能并用于企业发展、商业竞争等方面的工作。我在十几年的工作中发现港、澳、台及一些受东方文化影响较深的国家的商业人士,更为重视这些内容。其原因在于这些地区的市场经济发展比国内大陆早,我国大陆地区由于过去是以计划经济为主,在这样的情况下各企业、各厂家都不必为生产、销售发愁,国家统筹包销定产。这样就使得企业领导者没有市场风险意识,当然不知风险的利害。人们的开拓性思想被困死了,有许多企业几十年来生产的产品都没有更新换代。这样一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启动,自然也就不能逃脱在商海中被淹没的厄运。还有一些人具有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克服重重困难投入商海,经过几年的拼搏有所成就,然而很快就又被风浪吞噬,这样的“企业家”我都为他们感到挽惜!当然还有更多的人是费尽全力也未能见到一线光明,但仍是壮志不改,雄心不变,我钦佩他们的坚强意志。 其实我们企业的发展,市场的开拓一定要有巧的方法。我常跟一些商界人士讲我这商界外人的一个观念:横吹笛子竖吹箫,生意买卖有诀窍。掌握了诀窍,便会有四两破千斤的能力。

二、资金并非重要


  过去企业界许多人总是认为有了资金什么都好办,结果是有了资金什么也没有办好。当今仍有一些人抱着这样的观念,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 有一次,我同一位朋友一起喝茶时,正好从窗外看见一个人路过茶坊,这位朋友见此人就给我讲:他说那人三年前同他一起到海口,那时那人带有伍佰多万人民币,他只带了一点车旅费。那人一到海口找这关系那关系,这买土地那搞开发,不料其结果是一会儿被骗,一会儿被套牢,不到两年所带去的钱已全入了别人的腰包,自己欠一堆的债,现在是吃饭都靠朋友借钱给他。他在这三年中,开始打工,后来承包装修,最后转入农产品开发,三年来赚得几百万。我笑话他这三年正好把那人的钱赚来了。他也反打趣地说:那他的钱为什么被赚到我包里来了。是啊!这是一个值得我们的深思的问题。 一次,我同海南省企业家协会的冷秘书长谈话之中他讲道:“海南这些企业家的根底我都很了解,有的是靠胆大和机遇而起来的。”我讲:“我国目前的企业家,许多根本就不能被称为企业家,而是投机家、关系家、胆大家、冒险家,应该说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而存在的。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这些企业家中的很大一部分将被淘汰,这正如大浪淘沙毫不留情。中国的民族工业要在开放的世界大市场中求生存、寻发展,那就必须充分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在企业中的运用。这应该说它正是我国商业界独一无二的法宝。”他说:“中国企业要打败世界其它对手,只有用中国的传统文化。”其实,在现实之中也是如此。台湾箸名的企业家,世界“塑料大王”王永庆,在他的经营管理之中就是一套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运用。 我常对企业界人士们讲:“企业的发展,资金并不是主要的,有资金而使用不当反应赔得更多;项目也不是主要的,有好的项目不会操作,那么好项目也带不来好效益;关系也不是主要的,有了关系不会处理和应用好关系,反而会被关系害了自身;人才也不是主要的,因为有了人才不会管理应用人才,人才会变成蠢才。对于一个企业来讲,那么什么是最主要的呢?奋斗的目标和意识开发是最主要的。只有具有良好的集体潜在意识的开发应用,这才是一个企业、兴旺发达的根本。”关于这个观点下面我将分析讲解。在此我还要提醒大家,当今社会充满竞争,未来社会竞争会更加激烈,因此要在未来的二十一世纪能任凭风浪稳坐钓鱼台,那就应该具备测风识浪的能力。

三、竞争的根本是智慧


  企业的经营当然是要以效益为基础。说通俗一点就是要赚钱。人们都知道知识经济即将到来。在知识经济中知识是资本,知识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人才是企业的财富。常言道:“用才生财,才财结伴。”然而,当企业有人才,并且有许多人才时,却人才并未发挥其的作用,这应是谁的责任。一些人认为是这些人才的责任,他不好好为企业效劳。我认为:责任不在他们,而是在于企业负责人的潜能开发。“经理经理,经营管理。”总经理,当然是总的经营管理。经理经营什么呢?管理什么呢?这必须有明确的认识。我想:经营不单是经营产品,而且还经营着人才,因为人才所掌握了知识和技能。管理不单是管理着生产、销售线、而更重要的是管理人的心、人的思想。目前我国企业界为了开拓市场不惜重金借用外脑,也就是请一些点子公司、策划公司、广告公司,为他们进行企业形象设计、企业文化建立、企业战略规划、产品包装等等,当然在这之中有一些成功的典范,可是许多都未能取得预想的结果。正因为如此才会在我国争先出天价而争夺中央电视台的广告标王,可结果并不理想。其实,做为企业经营者、负责人要明确,无论借用多少人的智慧为你出了多少好的点子、规划出多少方案,这都是“谋之在众,断之在己。”因此你不具备相应的能力,也是不行的。应该是心有灵犀一点通,英雄所见略同,这样才能充分配合好。讲到这里使我想起我国历史上有名的赤壁大战,曹操亲率百万大军攻打刘备。这时诸葛亮提出了联吴抗魏的决策,他亲到东吴同周瑜共量破曹之策时,二人不语,各自在手中写出方案,然后两人伸出手一对,手中都写有一个“火”字。果然诸葛亮和周瑜共同指挥弱少的兵力却轻破了曹操百万大军。可见,如当时二人没能有共同的见解是难以配合谐调,充分发挥优势而打出这场完美之战的。 一些商业界人士请我为他们进行调理时,也希望我为他们出一些主意。我一般不愿在他们的具体经营方面提意见,因为我认为:企业靠外界出谋划策不是根本之法,这只是权宜之计,而应该利用时空人感应来开发经营者自我灵感,进而产生好的点子和谋略,这才是更为重要的。人们都知道商场如战场,战场是不断变化的。目前国内外商业界许多人都在研究《孙子兵法》在商业中的运用。在《孙子兵法》中有一句话说得很好,那就是“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其意为:用兵打仗是没有固定的形势的,就如水没有固定的形态一样。在商场的竞争中也是没有固定的模式,而是要根据市场的不断变化而变化。这是商业竞争立于不败之敌的根本。我国被尊称为商界祖师的陶朱公,即范蠡,是春秋末期政治家、军事家,曾辅佐越王勾践打败吴国。灭吴后,他急流勇退,弃官经商,成为巨富。他就是商场、战场都充分遵守了这一法则,而取得战场商场都获大胜。 有时我也因顾于朋友之间的面子,也顺便提出一些我的意见。一次,我被邀请到广州一家酒店,该酒店是在广州经营川菜规模最大的一家,当时他们正准备从四川请来川剧团在客人用餐时进行川剧片段表演,来一个吃川菜、看川戏,地道川味。该店餐饮部的经理征求我的意见,我说:“你们这样一来客人是有增多、来并非是因川菜而来。这样传出之名也不太佳,并且成本增高,倒不如来一个川菜大汇展,每周一变,从古今川菜到川东、川西、川南各地小吃的展示。这样一来,那成为名副其实的广州第一川菜。内部的装修不能同其它酒楼一个模样,只需简单点缀一些川味的特色即可。”该经理听后高兴地说道:“对!这样一来不用花什么钱,反而还能起到更好的效果。”我又接着说:“我到过许许多多的酒店,服务员拿来的菜谱,有的印刷是很精制,各种菜名也取得很好。可是待到菜上来时才发现同自己想象的并非一致,吃起来也并不是那个味,真有一点遗憾,你们可考虑在这菜谱上附上一些必要的说明和贴上色、形俱全的照片,这样一来顾客见后不但更了解所点的菜,还见后食欲大增。”该经理忙说:“你这主意太好了,我们马上就可办。”还有一次,我在海口时,别人请我吃饭,他说:“李老师,我请你去吃阿二醉鹅,我去吃过几次了,很好吃。”我问道:“这阿二醉鹅为什么好吃?”我本想听听这醉鹅有什么特殊加工法或其它与众不同之处,可是这请我饭的人却半天回答不了。我说:“看来这家饭店是能加工出好吃的鹅,但是不懂得更好利用它的特色推销好吃的鹅。”我讲这两个例子的目的是希望大家能认识到经营一个行业或销售一个产品要系统的全面的综合去认识,更多地换位思考,这样才能更好。 讲到销售,有许多人认为那就得做广告。“广告一登,死货逢生。”其实并非如此。有许多人花了很多钱,其结果是很惨的。广告必须要立新,要有创意。新奇不能离奇,创意不能过意。曾经在海南有一种特殊药酒叫鹿龟酒,售量并不是太好,可是在1996年该厂以“鹿龟酒配方1.2亿该不该卖”进行大量的广告性、新闻性介绍。一个多月国内数十家报刊、电台、电视台争先报道,从此该酒名声大振,销售额翻番。后来成了无数到海南岛的人都买上此酒回家送亲友。这是一个相当成功的广告。广告要求新、广告要创意,就必须要有好的灵感,没有好的灵感那是做不到的。在北京商品经济学院全国第一个策划系的第一次公开课中,我国著名的十大策划人之一的叶茂中先生,在回答听众提出的“好的广告要有好的灵感,没有灵感时怎么办?”说道:“睡觉”。许多人都觉得好笑。其实,睡觉是产生灵感的方法之一。课后我就为该学院一些领导和师生们讲解了灵感的来源,如何能更好产生灵感,这使他们认识到意宗学在商业界有着广泛的用途。

四、超凡智慧在国内外的运用


  随着现代心理学、思维意识学、脑科学的发展,人们将这些领域的成果引入商业,使商业研究更加深如。国内外商业界已逐渐认识到直觉、灵感在商业经营中的重要性,并将此作为超凡的智慧和秘密法宝。 在商战备忘录老板座铭《商铭》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抓时机更是一个经验和技巧的问题。识别机会,当然不能凭空瞎猜,必须有在生意场上积累的大量经验资料为依据,在生意场混久了的生意人,不需要什么理论和技巧,也能对市场走向说出一、二、三来。但是,仅凭经验,只能了解一般走向,碰到奇特的机缘,凭经验办事往往极易失误。所以,在经验之上,还必须有较好的识别和随机应变的技巧。精明的生意人往往不埋头于日常事务之中,而保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警觉状态。对机会常有预见性,而不是见招拆招,疲于应付。”另外,在《商界》95年第10期经营十诀中第四条:遇大事要断然处理,假如你不能信任自己的直觉,你大概不是此一职位的适应人选,遇大事时凭直觉做的决定,其正确性能与长时间考虑的结果相同。在《怎样出点子》一书中,用了很大的篇幅来介绍直觉和灵感。这是今天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大好事。过去几年以何阳卖点子而轰动全国,随后以王力的谋略策划公关和树立企业形象、开拓市场而掀起亚细亚商战热潮。这些都是企业依靠外界的点子、谋略,我认为并非上策,因为你要发展就得要无数的点子和不断的策划。还有最为重要的是自己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困难只有自己才最清楚。这就是:“如人饮水,冷温自知”、“鞋合不合脚,自己才知道”的道理一样,自己要能产生无数的点子、策划出好的方案,那才是最好的。即使别人为你提出好的见解,也还要有“英雄所见略同”的才能去识别和应用。所以我提倡大家学会掌握产生直觉、灵感的方法,这才是自己终生受益无穷。 当前在我国许多成功术的培训中,认识到超凡意识的作用。超凡意识其实也就是潜意识的功能。在经营中运用这种功能,人们常会体会到阴差阳错、左右逢源、心想事成在商业竞争中的妙趣。 在西方的商业竞争中,企业界也认识到了超凡智慧的重要。在艾歌博士著的《直觉管理学》一书中指出:高层管理人员需要很强的直觉力,因为他们面对的资料实在太多,亦太复杂了。他说:“高层管理人员要有先知般的能力才可以保证替公司赚钱。”1980年的《经济世界》指出,全美收入最高的二十位经济分析家所提出的投资方案都是“不按本子”的,然而,他们直觉式的方案却有惊人的准确性。美国企业管理大师佩罗,他直截了当地说:“直觉力就是懂得如何去做生意。”在《成功的自然韵律》一书中,题为“二十一世纪商业管理新工具”中有这样一段:“世界著名的商业管理INSEAD,在法国巴黎市郊提供最先进的管理技术,给世界各大公司经理们。柯劳德·雷蒙是它的前院长并且是荣获世界最佳院长的得奖人。他告诉我,二十一世纪的商业管理将公认真觉与自知是一项有利的管理新工具。每一名成功的经理必须具备如何跟踪他的真觉与自如的成功,而用于商管上。另外,他说:静坐将成为经理们必修之课,INSEAD也建了一个大厅,大厅不具宗教色彩,是供学生来静坐用的。现在商业提倡想象力,创新力,而这些人具有的潜能在静坐中可以激发出来,下意识构思得以浮现。”真觉就是直觉。 在《直觉棗管理决策中的超凡智慧》一书中有这样一段:“60年代初期,道格拉斯·迪安和约翰·米哈拉斯在纽瓦克工程学院开始了一项长达十年的PSI(PSI即超觉官知觉)讯息传达课题的研究……迪安和米哈拉斯基用他们设计的一套测试题,调查了67位公司总裁的PSI能力。测试完毕后,他们要求这些总裁提供有关其公司的某些经济信息。在反馈信息的总裁中,60%的人在过去五年内使公司利润翻了一番。检查他们的PSI成绩时,发现每个人的成绩都高于平均水平,而另外40%未实现利润成倍增长的总裁,其PSI成绩低于平均线。”迪安和米哈拉斯基并不满足于此,他们又用同样的试题测试了另一组公司总裁,结果与上次一致。那些五年内实现利润翻番的总裁。PSI成绩均高于平均线。受试者中未能实现利润加倍增长的总裁中,60%的人PSI成绩低于平均线;其余40%其经营的公司利润提高了50%?/FONT>100%。”?“直觉”是什么呢?英语中“直觉”一词来自拉丁文“intueri”,意为“观看”,该词来自“in”(在里面)和“fueri”(看或观察)。从这里我们更能认识到这就是我国古代圣贤老子所云:“涤除玄览,能无疵乎?”、“不规,见天道。”庄子宣称:“无思无虑始知道。”??? 可见,我国古代圣贤在这方面早就有了深刻的认识并总结出了许多很好的方法,而当今未能去深入认识、挖掘、整理。我利用现代科学在这些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1994年初《商界》杂志介绍过我创立的意实百业在商界中的运用,引起国内许许多多的人要求更深入的了解意宗百业的内容。后来我向全国公开传授了意宗百业商界超级成功术方面的内容得到了较好的评价。意宗百业就是充分利用天地人合一来开发我们潜在的智慧,从而使我们能在错综复杂的经营管理中具有超凡的能力,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发展壮大。我也衷心希望愿意了解此法的商界朋友能从中受益,同时也希望朋友们体出宝贵意见。

五、超凡智慧价值无穷


  美国让·舒尔茨著的《直觉棗管理和决策中的超凡智慧》一书,一开始就写到:“知识和经验是成功运用直觉的奠基石。”这就充分说明了知识同直觉、灵感之间的关系是因果关系,真空中的直觉是空洞的。正如美国公民自由协会的行政主任艾拉·格拉瑟后来所说:“没有输入,既无所输出。”我们做为企业经营者、管理者和工作者都在工作中、学习中输入了许多东西,没有良好的条件开发超凡智慧也是无价值的。 我们重温一下著名的发明大王爱迪生的名言:“天才乃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和百分之一的灵感。”这句话讲明了,任何人只要付诸努力,并与百分之一的潜意识灵感部分加以配合,必可获得成功。我们知道如果没有这百分之一的灵感就没有成功的可能,不能成为天才。因为这百分之一的灵感,就如弱小的火种,只要有了它才能燃起熊熊的智慧火焰,所以这百分之一的灵感是多么的重要。水加热到九十九度时,仍然是水,而再加一度才能产生质的变化成为水蒸气。 如果我们在商业竞争中,能很好利用灵感和直觉,这定将使我们九十九度的水变成一百度的水蒸气,也就是说能充分利用超凡智慧,而使我们积累的全部知识和经验得以升华,发挥其无穷的价值,产生无穷的财富。 正如我在《大成经》中写有:“会求财者并不巧,只因修来时运好,妙计自然高一筹,钱财自然把他找。”这就是指当充分利用天地时空有利因素,开发我们三万倍于显意识的潜意识能力,在商界的成功是不难的。我相信只要我们充分利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天地人合一”开发经营者的潜能,我国的民族工业是有能力在世界大市场竞争中获胜的。

最后,我衷心祝愿商业界的朋友们能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谢谢大家!

返回

 

 

  版权所有:(C)2003 北京如意人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索家坟30号1-701
邮    编:100088
联系电话:010-62266096 13301032085
       电子邮件:ryrs@sina.com
电子信箱